LD-5C型微电脑激光粉尘仪应用于集中 空调通风系统PM10检测的质量保证
一 概述
为了预防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传播传染病,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卫生部组织制定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并于
1.PM10检测仪器为便携式直读仪器。
2.检测仪器颗粒物捕集特性应满足Da50=10±
3.检测仪器的测定精密度误差小于10%。
4.检测仪器的总准确度误差(OSA)小于25%。
5.仪器测定范围优于0.01-10mg/m3。
6.检测仪器示值不是质量浓度的,须给出符合要求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
7.仪器使用前,应按仪器说明书要求对仪器进行检验与标定。
为了确保达到上述各项要求,在科技部创新基金支持下,我们在仪器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以及强化质量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研发出具有新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LD
本文将介绍仪器的创新设计、质控措施、检验方法、检测结果以及仪器在现场实际应用中确保监测质量的问题。
二 确保仪器质量的措施
1. 创新设计是仪器具有高质量、高水平的基础
为了避免粉尘对仪器核心部件—光学系统的污染,设计了光路自清洗系统;
1.1 为了消除温度漂移、时间漂移等仪器的系统误差,设计了用高度稳定的内置光学部件(内装标准散射板)消除仪器系统误差的仪器自校准系统;研制了具有发射功率自稳定系统的超小型激光发射单元以及具有高稳定度、高灵敏度的微型激光接收器;
1.2 为消除零点漂移,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了仪器零点的自动调节;设计了气泵恒流控制器,确保采样流量恒定及PM10切割器准确;设计了模具化的专用强力抽气泵,以确保连接长采样管而不影响采样质量。
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管理,是实现产品化、保证仪器批量生产质量的关键:
我们按照ISO9001:2000 (GB/T1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了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取得CIC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04007Q11410R1S)。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管理,确保批量产品质量的主要措施是:
2.1 建立“顾客至上,科技创新,优质高效,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以及“粉尘仪的一次交检合格率达93%以上;顾客满意率95%以上”的质量目标;
2.2 质量控制从元器件、材料以及外协加工等仪器生产的源头抓起;
2.3 抓好包括管理活动,产品生产和持续改进等产品实现的各个过程,特别强化对产品实现起重要作用的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2.4 强化质量检验工作,建立元器件检验、外协加工件检验、工序检验、半成品检验、整机检验等各个环节的检验制度;
2.5 坚持做好内部和外部质量管理评审工作,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3. 坚持产品定期送交第三方权威部门进行检验,主动接受技术监督部门产品市场准入的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LD
三 仪器的检验方法和检测结果
根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附录C:“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方法”中对仪器的性能和质量要求的规定,我们对LD
1. 仪器负载能力的测试
仪器负载能力是测尘仪器的重要性能之一,只有负载能力足够大(《粉尘采样器通用技术条件》MT162-1995规定要求≧1000Pa),才能在气路阻力增大或变化的情况下(如仪器接可高举至空调送风口的长采样管),保持仪器流量恒定,从而确保PM10切割器颗粒物捕集特性达到质量要求。LD
![]() |
图1 仪器负载能力测试方法
表1 仪器负载能力测试结果
|
最大压力(Pa) |
稳定启始压力(Pa) |
有效供电电压V |
稳定启动电压V |
最大供电电流A |
最大功耗W |
可用负载压力Pa |
|
4835 |
231 |
5.92 |
4.04 |
0.185 |
1.10 |
4604 |
|
8730 |
167 |
5.87 |
2.77 |
0.242 |
1.42 |
8562 |
|
10458 |
143 |
5.81 |
2.21 |
0.213 |
1.24 |
10315 |
|
14632 |
135 |
6.12 |
1.57 |
0.215 |
1.32 |
14496 |
500mL/min |
16854 |
2477 |
7.57 |
2 |
0.205 |
1.17 |
14377 |
300mL/min |
15508 |
10211 |
5.2 |
3.99 |
0.212 |
0.99 |
5297 |
100mL/min |
16496 |
14138 |
4.86 |
4.3 |
0.174 |
0.87 |
2358 |
2.
2. 仪器PM10切割器颗粒物捕集特性检测
2.1 检测方法
对待检的LD
2.2 检测结果
在空气动力学粒径5—18微米的范围内,产生7种不同粒径的单分散相球形粒子,分别测定切割器的捕集效率,得到不同粒径捕集效率的检测数据见下表2。测定结果表明,该切割器的粒子捕集性能满足《PM10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93-2003标准及《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附录C中关于PM10采样器(da50=10±0.5um;sg=1.5±0.1)的要求。
表2 粒子捕集效率检测数据
空气动力学粒径da (um) |
5.0 |
7.0 |
9.0 |
10.0 |
13.0 |
15.0 |
17.0 |
平均捕集效率 (%) |
93.4 |
9.4 |
61.0 |
50.2 |
23.6 |
12.5 |
5.8 |
根据检测数据得出该切割器粒子捕集效率的回归方程为:
η=96.921+6.1205da-1.6397da2+0.0568da3
式中 η— 粒子捕集效率,%;
da— 粒子空气动力学直径,μm。
回归结果 da50 =10.1μm
3. LD
3.1 检测项目 粉尘仪测定灵敏度、浓度测定相对误差、环境温度影响、粉尘仪总不确定度。
3. 2 检测条件
灵敏度:在一定浓度的标准粒子条件下粉尘仪测定值的相对误差;
测定误差:在不同浓度的标准粒子条件下粉尘仪测定值的相对误差;
温度影响:在一定浓度、不同环境温度下粉尘仪测定值的相对偏差;
总不确定度:与重量法比较,光散射法粉尘仪的总偏差,由粉尘仪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计算得出。
3.2 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见表3、表4、表5、表6和表7。在检测条件下,LD
表3 灵敏度检测数据
标准粒子 |
LD |
灵敏度 |
||
粒径 (μm) |
浓度 (mg/m3) |
粉尘仪 编号 |
测定浓度 (mg/m3) |
相对误差 (%) |
0.6 2.10 |
600283 。 |
2.11 |
0.24 |
|
600327 |
2.10 |
|||
表4 浓度测定相对误差检测数据
标准粒子浓度 (㎎/m3) |
L D 粉尘仪编号 |
测定结果 浓度(㎎/m3) |
浓度测定相对误差 (%) |
0.052 |
600283 |
0.052 |
1.0 |
600327 |
0.053 |
||
0.110 |
600283 |
0.110 |
0.9 |
600327 |
0.112 |
||
0.518 |
600283 |
0.504 |
1.5 |
600327 |
0.516 |
||
1.11 |
600283 |
1.10 |
0.5 |
600327 |
1.11 |
||
2.20 |
600283 |
2.16 |
1.6 |
600327 |
2.23 |
表5 环境温度变化的检测数据
环境温度 (℃) |
LD (㎎/m3) |
平均相对偏差 (%) |
备注 |
10 |
0.597 |
1.7 |
以 值为参照值 |
20 |
0.600 |
0 |
|
30 |
0.610 |
0.5 |
表6 LD
项目 |
浓度1 |
浓度2 |
浓度3 |
浓度4 |
浓度5 |
(n=13) |
(n=13) |
(n=13) |
(n=13) |
(n=13) |
|
LD (㎎/m3) |
2.56 |
0.75 |
0.39 |
0.19 |
0.13 |
标准偏差 |
0.102 |
0.025 |
0.010 |
0.003 |
0.006 |
相对标准差 |
4.0% |
3.3% |
2.5% |
1.3% |
4.6% |
MVC |
3.2% |
||||
注: MVC为相对标准差的几何平均值 n 为测定样本数。 |
表7 LD
项 目 |
浓度1 |
浓度2 |
浓度3 |
浓度4 |
浓度5 |
|
(n=6) |
(n=6) |
(n=6) |
(n=7) |
(n=6) |
重量法测定均值 (㎎/m3) |
3.25 |
1.45 |
1.01 |
0.67 |
0.14 |
LD (㎎/m3) |
3.81 |
1.46 |
0.96 |
0.61 |
0.12 |
偏 差 |
0.56 |
0.01 |
0.04 |
0.06 |
0.02 |
相对偏差 |
17.3% |
0.6% |
4.4% |
9.6% |
10.8% |
b |
8.5% |
||||
注:b为相对偏差的算术平均值: n为测定样本数。 |
粉尘仪的总准确度(OSA)为:
OSA =[\b\+2\ MVC \]=14.9%
四、仪器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PM10现场检测中的应用
1. 仪器质量浓度转换系数的确定
卫生部标准WS/T206-2001《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测定方法-光散射法》附录B(标准附录)给出光散射法粉尘仪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如下表8:
表8 光散射法粉尘仪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
|
密闭空调间 |
一般公共场所 |
||
可见光散射 数字粉尘仪K1 |
范围 |
建议值 |
范围 |
建议值 |
0.013~0.015 |
0.014 |
0.016~0.021 |
0.02 |
|
激光光散射 数字粉尘仪K2 |
范围 |
建议值 |
||
0.0007~0.0011 |
0.001 |
LD
2.实际应用情况
2.1 LD-5c激光粉尘仪在广东地区应用情况
在广东省2个城市14家公共场所(宾馆和商场)对集中空调系统送风和室内空气PM10浓度进行了现场检测, 空调送风采用LD
PM10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2.2 LD
在北京某酒店3个房间(高层、中层、低层)和1个楼道(高层)对集中空调系统送风和室内PM10浓度进行了现场检测,每房间两个送风口,每个送风口设两个测点,每个测点测试5次,共获得空调送风和室内PM10检测数据105个。由图3可见,空调送风PM10浓度与室内空气PM10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四 讨论
在LD
LD-
相关资讯
最新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颗粒物检测仪是检测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理想仪器
- 扬尘监测系统是一款监测要素齐全、系统功能完善的监测系统
-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是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理想仪器
- 扬尘监测系统是如何实现对工地24小时实时监管的?
- 扬尘监测系统为环保部门解决了一直困扰的难题
- 扬尘监测系统是冬季大气质量的有力保证
- 微电脑激光粉尘仪的技术特点确保了仪器的高可靠性
- 扬尘监测系统是帮助各工地单位做好自检的重要手段
- 粉尘监测仪在操作时,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 扬尘监测系统提升了科学管理的效率和能力